一場國家級設計大展綻放鵬城。2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在深圳市開幕。本屆展覽以“新起點·新風尚”為主題,分為主體展和灣區特展兩部分,分別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和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展出,共計展出122個案例,1331件作品。此外本屆展覽還同步設立了線上展覽,綜合運用圖文、視頻、三維動畫、實物等形式,多維度展示案例作品的主題和內容,將對引導和促進中國設計和公共藝術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本屆展覽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設計和公共藝術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廣大設計和公共藝術工作者聚焦社會現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代同步伐,有效推動設計、藝術、科技融合發展,推出一大批彰顯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展現中華審美風范的設計和公共藝術成果的集中展示,是設計和公共藝術領域的一次盛會。
匯聚中國設計與公共藝術的代表性優秀成果
本屆展覽延續并深化了以“案例”為結構的策展思路,分為主體展和灣區特展兩部分。主體展分為“展現國家形象”“推動產業轉型”“助力文化建設”“引領社會風尚”“改善生態文明”5個板塊,展出案例96個,作品1050件/組。
其中,在“展現國家形象”板塊,旨在展現從政治建設的角度深入思考國家視覺形象設計,探索在全球化的新階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價值傳播的模式。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北京冬殘奧運動會等活動,中國設計特別是視覺設計和空間設計,正呈現出與內涵深度契合的全新面貌和形象;在“推動產業轉型”板塊,旨在從全新維度展現中國設計和中國制造的密切關系,顯現設計創新如何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并通過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優秀設計產品的匯集,凸顯中國當代設計和公共藝術的與時俱進。
在“助力文化建設”板塊,旨在通過設計在文化傳承、文化品牌建設、城市形象塑造、文化旅游發展等方面所發揮的創新作用,并將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標準、審美風范轉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從而激發中國當代文化生機與活力等方面的作用;在“引領社會風尚”板塊,旨在探索設計與公共藝術如何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解決社會問題和提升大眾生活品質中的發揮合力作用,展現其“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呈現人民群眾的社會參與感和獲得感,認同感和歸屬感;在“改善生態文明”板塊,通過設計和公共藝術服務于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治理與保護、低碳生產等領域的生動案例,展現有關理念創新、技術改造與實際應用等方面的探索。
首次設立“灣區特展”綻放灣區設計風采
本屆展覽有別于往屆的特色之一就是增設了“灣區特展”。“灣區特展”依托于“大展”的總體背景,突出自身“先行先試”的創新性、實驗性、先鋒性特點,著重呈現灣區本土設計及公共藝術的鮮明特性。
“灣區特展”集中展出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灣區城市群的優秀設計和公共藝術作品26個案例,共計281件/套,共分“魅力灣區”“共生灣區”“潮流灣區”“視覺灣區”“創想灣區”五個板塊。
其中,“魅力灣區”板塊體現灣區規劃創新、科學治理、以人為本、充滿活力、民生幸福的發展態勢,如“灣區名片:灣區設計的品牌力量”展示的就是大疆等灣區各明星企業所推出的最新產品設計,“美入生活:設計助力和諧灣區”展示的是深圳十大文化街區等灣區人文環境及文化建設方面的設計;“共生灣區”板塊從建筑與城市共生、藝術與鄉村共生、文化與灣區共生三個方面展現灣區城鄉規劃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最新成果,比如“生長的藝術:藝術在地與鄉村振興”案例作品展示的是藝術如何喚醒鄉村自身的生命活力,助力鄉村振興的作品。
“視覺灣區”板塊是灣區文化和城市品格通過設計品牌及設計和公共藝術展演等品牌活動的視覺呈現,如“城市血脈:灣區匠人與工匠精神”案例作品則從美輪美奐的手工藝設計作品中折射出灣區嚴謹務實的文化精神;“潮流灣區”板塊是灣區的文化思潮、生活時尚、科技時尚通過潮玩、生活品牌等的設計進行的呈現,比如“潮玩:灣區青年文化的載體”案例匯集了灣區各潮玩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展現出灣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文化氛圍;“創想灣區”板塊展現的是灣區對于先行先試的文化和社會責任、灣區社會發展的未來可能性的思考,以及灣區對于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呼應,涵蓋了科技創新、生態宜居、規劃治理等各個方面,比如“灣區融合:產學研+設計+制造業生態系統”案例,體現了灣區整體產業結構的優化,通過大灣區“創新設計走廊”,實現產學研的跨境聯合,以及設計、材料集散、制造業相互鏈接的生態系統。
據悉,本屆展覽持續至3月16日。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學術論壇和導覽導賞等公共文化服務活動。
?。ㄗ髡撸荷钲谔貐^報記者 尹春芳/文 胡蕾/圖)